秦腔吼起来,探寻古老戏曲艺术的魅力与传承
你有没有听过那种从心底深处涌出的声音,它高亢激昂,仿佛能穿透云霄,直抵人心?这就是秦腔,一种来自中国西北的古老艺术形式,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吼声。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盛行于我国西北地域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它就像一位粗犷豪放的西北汉子,用那特有的吼声,唱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秦腔的“吼”,可不是简单的喊叫,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技巧,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文化的传承。当你听到那高亢的吼声时,仿佛能感受到陕甘人民的性格耿直爽朗、慷慨好义,民风淳朴敦厚、勤劳勇敢。

在陕西,有一种说法:“秦腔吼起来,神清气爽。”每当陕甘劳动人民高兴的时候,他们会吼上一曲,那高亢的吼声惊醒四野,荡气回肠;而悲伤的时候,他们会吼上一曲,那悲愤的吼声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吼声,是怒吼,是呼喊,是抒发内心的情感。
秦腔的唱腔质朴豪放,音色高亢激昂,宽音大嗓,直起直落。它就像一首首激昂的战歌,让人热血沸腾。秦腔的表演艺术家们,用那特有的吼声,将秦腔的豪迈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戏曲声腔之一,被称为中国北方梆子戏的鼻祖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等地。早在2006年,秦腔就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陕西省西咸新区露天举办的秦腔演出,吸引了无数观众。初春时节,阳光明媚,观众们坐在草地上,欣赏着秦腔表演,感受着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秦腔的表演艺术家李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嗓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她表演的《吹火》绝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在西安易俗大剧院,秦腔演出创新性地使用西洋乐器进行伴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在陕西省商洛市,一群退休的老人家凭着爱好组建业余秦腔剧团,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他们不计较舞台的简易、报酬的多少,每一次粉墨登场,都认认真真。
在与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小锋采访沟通时,我还得知,他在《人面桃花》《古今周仁》等秦腔表演中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备受观众青睐。
秦腔,这早已在我心灵深处留下烙印而又被我慢慢遗忘的字眼此时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刺激着我的神经,呼唤着我内心最深处的记忆。
从记事起,秦腔就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印迹,我们村里有自己的社火队,每年的正月、端午、重阳节,村里都会唱起秦腔,那时总有很多人前去观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开家的时间越来越长,那高亢而又委婉的秦腔也很少听到了,然而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根线牵引着我的思绪。
当一个人离家在外时,偶尔在异乡听到秦腔的吼声,总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震颤,总会驻足停留几分钟,在仔细听的同时默默回味那种亲切的感觉。
秦腔,这古老的吼声,就像一首首激昂的战歌,唱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秦腔的吼声,永远回荡在中华大地。